防雷措施及標準

長期以來,世界各地一直在使用改進的方法在塔、架空線路和人工雷站中測量雷電流。現場測量站還記錄了雷電放電輻射的電磁干擾場。基於這些發現,就現有的保護問題而言,雷電已被理解並科學地定義為乾擾源。還可以在實驗室中模擬極端雷電電流。這也是測試防護裝置、部件和設備的先決條件。同樣,可以模擬用於測試信息技術設備的雷電干擾場。 由於如此廣泛的基礎研究和保護概念的發展,例如根據EMC組織原則建立的防雷區概念,以及針對雷電放電引起的場感和傳導干擾的適當保護措施和設備,我們現在具備保護系統的必要條件,從而將最終故障的風險保持在極低的水平。因此,在發生惡劣天氣威脅時,可以保證重要基礎設施免受災害影響。 人們已經認識到需要對雷電防護措施(包括所謂的浪湧防護措施)進行複雜的、面向 EMP 的標準化。國際電工委員會 (IEC)、歐洲電氣標準委員會 (CENELEC) 和國家標準委員會 (DIN VDE、VG) 正在針對以下問題制定標準: • 雷電放電電磁干擾及其統計分佈,是確定各防護等級干擾等級的基礎。 • 確定保護級別的風險評估方法。 • 雷電放電措施。 • 雷電和電磁場屏蔽措施。 • 針對傳導雷電干擾的抗干擾措施。 • 保護元件的要求和測試。 • 以 EMC 為導向的管理計劃背景下的保護概念。

發帖時間: Feb-19-2023